《蜗居》终于看懂海藻堕落的根源!宋思明背了十年的锅……

文/萝茉莉

这次看《蜗居》很想从那些时而扼腕时而痛恨时而释怀时而看淡的情绪里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去抽丝剥茧每个人,但好像蛮难的。

人生啊!牵一发动全身,剪不断,理还乱。

打上岁月的烙印后,很多情节不一样了,从前觉得海藻不努力不勤奋不上进,好像完全没为自己努力过,为生活努力过,像个等待被救赎的寄生虫,寄生在海萍、小贝和宋思明的羽翼之下。总以为海藻人生航向的转折是选小贝还是选宋思明的问题,觉得小三的耻辱柱足以毁掉所有。

再看时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似乎更有说服力,把“小三”作为人生失败的标签实在再合适不过,因为当小三,所以成为Loser,恶有恶报挺过瘾的。

今天不讨论关于人生选择道德制高点上光荣、伟大、正确层面的东西。

人生是块多面镜,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折射出不一样的光。

或许海藻的人生是可以有另一种选择的。

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海藻的生命似乎一直和海萍绑在一起,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有海萍就没有她。

当初是海萍一句话想要个弟弟,妈妈才要了二胎,有了海藻。

虽然姐姐照顾着她宠爱着她,为她遮风挡雨,但“如果不是姐姐自己可能连命都没有”的想法难免会产生一种【生命源头的失落感】,觉得自己是不被父母看重的孩子,是多余的,只有海萍才是被偏爱的小孩。

在家庭里这样的小孩往往活的更用力,总想方设法争取被看到、被认可,追赶着那些被自己假想出来的梦。

海萍在海藻眼里是那么好,那么灿烂,仿佛一束光,她想要活成海萍的样子。

依赖她、跟随她、模仿她、成为她。

但她们是那样不同啊。

海萍敢打敢冲,适合仗剑走天涯、孤身闯世界,海藻便笃信这样的人生坐标才是光辉与荣耀,即便自己胆子小、性子软,可还是尝试跟上姐姐的步伐,去念姐姐的大学。

其实她努力过的。

当时父亲母亲私下聊天说以海藻的成绩考一个家里的大学绰绰有余,言下之意是考大城市的重点大学应该还差点意思。

海藻为了实现她的“海萍梦”,深夜躲在被子里啃书,被妈妈抓到以为是在看闲书。

最后真的被她考到了。

这个细节和后面海藻总是把一些文学类的东西挂在嘴边相呼应。虽然没有明确说她学的专业,我想大概是中文一类的文科专业,对照当时躲在被子里看《政治发展史》,海藻应该是喜欢并擅长文科的。

这恰恰说明人们在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时往往事半功倍,况且通常人们愿意去做看得见够得着的努力。如果努力一下能得到一点甜头,大多数人是甘之如饴的,像海藻这样临近高考死命学一阵,得以考取更高水平的学府,如愿以偿努力很值得。

可是相反,如果一些事既不喜欢又不擅长,又得不到回报呢?

比如闯世界这件事海藻确实是不适合,母亲的预判最后成了真。

越挫越勇、屡败屡战并不是生命的常态。

失败一百次,还勇往直前,光是想想虽然很【勇】,却也很【累】。

为什么人要一直那么累呢?

有人说那海萍怎么一直在努力啊!宋思明给海藻介绍外教的兼职,海藻一口回绝,可海萍却应承下来。人家还是学化工出身,凭着一股子韧劲儿,硬是蜕变成了优秀的外教中文老师,并以此打开了事业的春天。

这正是说明姐妹俩的不同啊,姐姐本来就是敢打敢拼,有股子豁出去的劲儿,哪怕第一节课鸡同鸭连说带比划,她也没想过放弃,反而越挫越勇专捡硬骨头啃,有些人生命里就是自带【坚韧不拔】;而妹妹就是胆小怕事,犹豫不决,没有人背后狠推一把就是会自我放弃,很怕搞砸所有事,很怕无法收场,有些人生命里就是自带【谨小慎微】。

女娲造人的时候,她不是按一个模型捏的啊,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啊。

这种自带属性并不应该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隅角落。

不同的是一直在复刻人生那个是海藻,海萍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拼啊搏啊,她不能体会海藻的快乐与艰难,只是试图将海藻打造成另一个她。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在教我们如何成功,如何变得优秀,如何登顶高峰,如何在各个阶段跟上大多数的步伐,打卡同龄人的人生清单。

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边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世俗眼里的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接纳并享受这些。

来到江州读大学的海藻坦白自己有点想家、想爸妈,想念老家的同学和死党。

或许曾经大城市的繁华梦幻加上海萍一路狂奔的高大背影,让她总是义无反顾地跟随。

但这一刻她其实在表达自己的不同,比起海萍喜欢大城市的热闹繁华,海藻就是喜欢老家的熟悉亲切,这就是人生不一样的向往啊。

可面对这样的不同,海萍给予的不是倾听、理解和支持,而是反驳:“没出息的,家有什么好想的呀,你姐在哪你的家你在哪儿!那死党、同学的,你处一段时间就有新朋友了,没关系的。”

海萍当然是出于善意的【为你好】,只是善意的目的未必能收获善终的结局。

还有海藻毕业时,她真的有认真思考过大城床还是小城房的问题。

面对家里联系好的银行,工作不忙待遇挺好,她是心动的。只不过一直以来她习惯了听从,习惯了被海萍安排,习惯了问海萍的意见。

这一次面对海萍的反对,她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海藻说:“姐你一直跟我说做人要做城里的人,那你都来城里这么多年了,那你还是上无一片瓦,工作还换了好几个,也没有什么飞黄腾达的迹象啊。你以前还问我,老家没有伊势丹、博物馆、明珠塔,是这些老家是没有,但你也没有天天看到啊!你不过也是住在这样一个房子里面,连个孩子都不敢生。如果是回了老家,那房子又大,爸妈每天还能做好饭等你回家吃饭,这么安逸的生活,你到现在还不后悔啊。”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海藻对大城市的虚华没有兴趣,她想要的就是老家安稳舒适的小日子,她觉得姐姐应该后悔,实际上是想表达自己不想选姐姐这种日子。

人在反驳对方的时候常常只是想表达自己。

如果这个时候海萍说一句“想回就回去吧”,海藻可能真的屁颠屁颠收拾行李去了。可是她来了一段励志宣言:“我一点儿都不后悔,因为我不想做井底之蛙,你想想看见过这么多大世面之后,你怎么回得去呢?你以为我真的贪图伊势丹、贪图这个明珠那个明珠啊?我其实是喜欢这儿的一种环境,逼得你学习,逼得你进步,慢慢地我觉得你就会有一种气质,我觉得这种气质应该叫奋斗。”

从前真的被深深打动,恨不得收拾行囊直奔北上广。谁要做“井底之蛙”,谁不想有“一种气质”,“奋斗”好鸡啊!

现在冷静想想,给别人意见时最难是站在当事人的角色里,设身处地地选对方的最佳选项。

通常人们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意见而已。

海萍这次除了规劝海藻留在大城市,更多的是在给自己打气坚持下去。

人们说话的对象,其实常常都是自己。

可海藻已经习惯了听从,而习惯通常很难改变。有点可惜,海藻错过了两次生命选择的机会,尤其是这一次就业选择,几乎才是她人生的转折点。

至于后来的事,是在错误的路上错上加错罢了。

海藻最不该的是把【习惯变成自然】。

当习惯了海萍是自己的依靠、为自己铺路、为自己做主之后,轻而易举地将选择权交到别人手上,自己的一些本能就开始退化,比如【思考人生的能力】和【反转人生的动力】。

突然有一天她发现海萍的人生已经一团乱麻。

本来大学时期的文艺女青年,成了满口琐碎的市井小民,斗志昂扬的恩爱情侣混成了为房所困的中年怨偶,大城市的繁花似锦纸醉金迷,没有一刻属于她们。

从前的那束光好像正在熄灭。

但当她怀疑着眼前的人生时,真正适合的生活方式根本已经想不明白了。

被折断翅膀的金丝雀,打开笼子,也再难独自飞翔。

在人生的选择和取舍中,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探寻自己的喜好和心愿,人生的舵手是自己,要懂得为自己负责。

思考清楚、认真选择、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真正自由翱翔,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成功模板可供复制。

不是冒进的人生才值得鼓励,平凡的每一天依旧可圈可点。

也要记得在给予建议时,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决定。

愿我们不是任何人的影子,活出自己的精彩。

本文作者:萝茉莉。

80后野生写手,白天驰骋职场,晚上写字自娱,用心感受,真诚表达,恣意生活,从容变老。欢迎关注,陪你看剧浅谈人生。